裴胜,北京中研集团东城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,出身中医世家,其师爷为四大名医孔伯华,其父为著名儿科专家裴学义,先后在北京中医药大学,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学习七年。从事中医临床、科研、教学40余年。曾被北京城市学院特聘教授、研究生导师。
擅长治疗:呼吸系统常见病及疑难病、消化系统疾病、过敏性疾病、自闭症、生长发育迟缓、多动症、抽动症、新生儿黄疸、过敏性紫癫、遗尿及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内科疑难杂症等。
出诊时间:每周三下午。
肺炎的形成原因众多,但是一般来说包含以下几类:
• 外感邪气:中医认为肺炎多因外感六淫之邪,尤其是风热病邪或风寒之邪入里化热,侵袭肺卫,导致肺失宣降。如春季多风,气候温暖多风,风热之邪容易侵犯人体;冬季若气候反常,寒邪也可引发疾病,且寒邪易化热,最终导致肺热壅盛,发为肺炎。
• 正气不足:素体虚弱,正气不足,卫外不固,容易感受外邪。如老年人、儿童及久病体虚之人,正气亏虚,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,一旦受到外邪侵袭,就容易发病,且病情容易缠绵难愈。
• 饮食劳倦:过食辛辣、油腻、甘甜之品,可内生湿热,蕴结于肺;过度劳累则耗伤正气,使机体抵抗力下降,易受外邪侵犯,内外因素相互作用,从而引发肺炎。
中医治疗肺炎的方法
中药方剂
• 初期:若为风热犯肺证,常见发热、咳嗽、咳痰黄稠、口渴等症状,治以疏风清热、宣肺止咳,常用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。方剂中金银花、连翘清热解毒,疏散风热;麻黄、杏仁、石膏、甘草宣肺清热平喘。
• 中期:当出现痰热壅肺证,表现为高热、咳嗽气喘、咳痰黄稠量多等,治以清热化痰、宣肺平喘,可用清金化痰汤合苇茎汤加减。方中黄芩、栀子、知母等清热泻火,瓜蒌、贝母等化痰止咳,苇茎、薏苡仁、冬瓜仁等清热排脓。
• 恢复期:若为气阴两虚证,可见低热、咳嗽、神疲乏力、口干咽燥等症状,治以益气养阴、润肺止咳,常用沙参麦冬汤加减。方剂中沙参、麦冬、玉竹等滋养肺阴,太子参、黄芪等益气扶正。
针灸治疗
• 针刺:选取肺俞、尺泽、列缺、合谷等穴位。肺俞为肺之背俞穴,可调理肺气;尺泽为肺经合穴,能清热宣肺、止咳平喘;列缺为肺经络穴,可宣肺解表;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,能疏风清热。根据病情的虚实,采用补泻手法。
• 艾灸:对于肺炎恢复期,正气不足、虚寒症状明显者,可艾灸关元、气海、足三里等穴位,以温阳益气,提高机体免疫力。
其他疗法
• 推拿按摩:对于小儿肺炎,推拿按摩是一种常用的辅助治疗方法。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,如清肺经、揉膻中、揉肺俞等,可起到宣肺化痰、止咳平喘的作用。
• 中药雾化吸入:将清热解毒、化痰止咳的中药制成雾化剂,通过雾化吸入的方式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,达到减轻炎症、稀释痰液、促进痰液排出的目的。
肺炎主要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,比如细菌、病毒、支原体等。细菌中肺炎链球菌较为常见,病毒如流感病毒、腺病毒等也可引发肺炎。此外,理化因素、免疫损伤、过敏及药物等也可能导致肺炎。责任编辑:王怡萱(EN097)
盈昌配资-线上配资网-散户配资-南京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